生死河02课——接纳
2017年07月20日 14:04:39    立灵修行网 3004

点击下载接纳讲法录音以及修行点评


接纳

过去讲课,脑子里面大概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要跟你们说什么。到了今年,想和你们交流前,我还真不知道要讲什么了。人类的体验、思想、身体,包括心灵细腻的觉知,相对于轻柔的觉性,本质上是负担。凡夫心灵深处,很深很细腻的觉受与情绪,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折磨,我们所谓的意识,本质是情绪带动心灵觉知,所现的坚固妄想,而妄想呈现出心灵深层的焦虑与恐惧,自我体验是对于生命的践踏。

修行人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处在妙明安详的寂静中,这种寂静不是安静,祂脱落了心识分别,祂没有一个安静的主体;也不能用祥和来形容祂,因为寂静并没有承载祥和的觉受。祂就像是透过纱窗的新鲜空气,祂像是溪水中的琉璃,祂像是树中的清香,像是水中的盐味,祂像是空中的凉意,像是光中的纯明,祂并不与身心分离,不是独立于身心,与身心自我对立的存在;祂是无挂身心的清醒,是浑浊中的明澈,是川流妄想中,妄想挂不住的不动;没有办法用语言,用你们所经历的感知、记忆、概念去形容祂,只能举例子,让你们自己去体验祂。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痛苦的时候,痛苦在发生的时候,会让心灵很难过,无论是失恋了,家人去世了,失业了,被人欺骗了……,当痛苦返上来的时候,当痛苦抓住你的意识,带动你的情绪,当痛苦扭曲情绪觉受,让你生不如死,甚至想轻生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安住在,当下痛苦的体验中,听清楚啊,是“安住”。什么叫安住呢?是“接纳”。

比如说,你最亲爱的人伤害了你,欺骗了你,你内心很绝望、很震怒、很痛苦的时候,你内心要接纳他,接纳这个伤害你的人,接纳他给予你施加的伤害,接纳内心的痛苦体验,接纳感受痛苦的觉受,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当你接纳痛苦,痛苦就不再成为你的敌人;当你接纳痛苦,痛苦将不会再带动情绪;当你接纳痛苦,自我维护的恐惧将不再蔓延;你接纳所有的痛苦,痛苦就不会带动自我感知和觉受,进行因果业境的相续。

反过来讲,痛苦是我们内心的拒绝。你们仔细去体验我所说的,当我们面对死亡,现在就有人拿枪对着你的头,拿刀对着你的脖子,要杀掉你。你内心极度惊恐、极度焦虑、极度紧张,想要逃避,想要求饶,想要求生,心灵对自我保护的,极度渴望的当下,你若能坦然接纳自我死亡,是完全彻底的,安详的接纳,是没有丝毫怀疑、毫无疑虑的接纳,不排斥恐惧,不恐惧死亡,仅仅是纯然地接纳它,那么恐惧、焦虑、紧张的心,融化在接纳死亡,敞开的心灵的当下之时,你会发现,死亡并不真实存在。

我们所说的死亡,是因缘和合的体相而已,本身并没有实性,我们人类的生命,由宇宙间各种因素,因缘和合相聚而成,心灵被累世的业力塑造,灵魂被习气觉受牵引,因缘聚合投生在世界中,吸取自然万物的养分精华,随着时空推移而成长、壮大、衰败、消亡,我们的生命表现,无论是肉体、情感、意识、体验,都只有体相,并没有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体性,活着的性质和死亡的现象一样,本身是空性的。

禅定,在接纳的当下发生。

我们都有过幸福的时候:孩子出生,考上大学,找到男女朋友,成家立业,在社会上功成名就……,当你兴高采烈、狂喜愉悦的时候,接纳,接纳你的喜悦,喜悦就不再会成为你的喜悦,喜悦就在你接纳的当下,它与接纳它的心灵,就分离开,成为了两种东西,喜悦将不再代表心灵,因为对喜悦的接纳,而有了不被喜悦带动的清醒觉察。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我很渴,我要喝水。当我拿起水,喝到它的时候,这种感受非常的愉悦,水满足了身体的饥渴,水安抚了内心的焦灼,水让心识体验对身体的需求得到了暂缓,在喝到水时,这一瞬间的欣喜间,去接纳欣喜。听清楚了,是“接纳”欣喜,而不是被欣喜带动,否则欣喜就会固化心灵觉受成为感受。

在焦渴的时候,我眼睛里面只能看到水,心底愿望只渴望喝到水,在我身体喝到水的时候,水的体相满足了我心灵饥渴的觉受。在这一刻,心灵获得的欣喜和幸福,是被水带动的。心随物转,分辨就是生死,业境扰心,觉受就是轮回。当下接纳它!当心接纳这瓶水对于身体满足后的喜悦,心就可以在接纳的当下,看到喜悦的体验,当体验不再带动心灵的觉察,此刻的喜悦,仅仅是心灵深处极其细腻的觉受相续,是心识分辨对于曾经喝到水的身体满足,以及身体缺乏水的困顿体验,觉受焦虑牵引心识,而展现出喝水后身心的愉悦满足。

如果我从小是喝牛奶长大的,从没见过水,渴了就喝牛奶,就喝椰子汁,当口渴的时候,我肯定以认知习惯的饮料来解渴;反过来讲,如果我很焦渴,想要解渴的时候,就算是面前放着一杯水,但是因为我过去未曾见过它,对于水,我的身心并没有认知体验的记忆,这杯水我是不敢喝的,水的名相在我的体验中,并不能解决渴的需求,是因为心灵对于水能解渴的经验,从而投射出外界能够解渴的水。

我们所认为的自己这一生,这一辈子活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感受到的喜怒哀乐,都是心灵对曾经体验的回放。如果心没有感受过喜悦,今天碰到让你高兴的事情,当喜悦发生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内心的体验。当你的觉受经验,与外界的名相结合上之后,你才会有感受体验,你的心灵才会有痛苦或幸福的感受,否则,即使体验发生了,你也不知道这种体验是什么。更深一步讲,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的心识对自己心灵记忆的辨认当中,宇宙自然生命万物,命运沉浮,一切都是心识对觉受的认知。

心识认知从何而来?在座的可能都是当过父母的人,婴儿诞生时,是无意识的,我们看他的眼睛在动,在观察世界,其实他的心没有看,那是无意识的举动。用手抚摸他的身体,他会有反应,只是生理性的条件反射,并不是他有意识的主观回应;从新生儿刚出生,到他有自主意识的觉受感知,中间要经历几个小时的过渡期,这期间意识对于外界没有分辨能力的。你不能说,他的五官六根对外界有感知,但是意识尚未形成,没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就是死人,对吧?

反过来讲,意识对肉体的觉受,肉体对意识的牵引,所现自我觉知的体验,并不是生命的实相,否则无意识的新生儿,对于肉体感知的相续没有形成前,自我体验并不存在,没有自我认知的肉体,就应该是死亡的,对吗?咱们反推,意识既然对肉体感知有一个熟悉、联系、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意识尚未联系肉体六根之前,无自我意识的孩子是活体的话,那我们的意识,自我存在的觉受感知,与六根感知相续的运动,就不是先天具有的,身心、自我、感受、觉知、思维,皆是因缘聚合的产物,是这样吧?

既然身心自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在鲜活的个体生命中,身心内在并无有恒常不变的体性,自我是因缘幻化暂时的体现,那么,幻体幻心中,究竟是谁在活着?当四大分解,肉体消亡,意识陨灭时,究竟是谁在死去?既然活着的,自我是无自性、无实性的因缘轮转,那么,死亡也就是性空不实的现象,生——是因缘和合的幻相,死——不过是幻相连贯的相续而已,生死性空,性自涅槃,随生死而无挂生死,随因缘而无染因缘,本自清净,如如不动,是生命的实相。

好了,当孩子的心灵觉受,对于六根取舍产生了体验,肉体生理的功能也就束缚了心灵觉受,光线照射他的瞳孔之时,瞳孔收缩带来心灵觉受的体验,耳朵听到声音去东张西望,寻找声源的发生,但是不论婴儿的眼睛对光线的照射,产生出何种反应,不论婴儿的耳朵对声音的波动有任何反应,此刻的婴儿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因为,婴儿的意识尚未形成,身心内并没有一个听到、看到的自我存在;我们所认为的见闻觉知,一定是建立在自我感受体验之上的分别,没有承载分别信息的自我,看、听、触、闻、尝、想,是无法成立的。

当婴儿心灵细腻觉受,在辨认六根摄取的信息时,心灵细腻的觉受将六根摄取的信息,分辨后储存,就在心灵觉受中形成了体验,当下一次肉体六根摄取的信息,再一次被心灵捕捉分别时,就会与储存在心灵深处,曾经的体验记忆进行对比,心灵体验凝固了觉受,被体验凝固的觉受就是感受。感受带动心灵觉受,对外界信息进行分别,婴儿心灵深处,觉受经验被感受牵引,凝固成心识分别,心灵感受被分别六根信息的觉受牵引,呈现出见闻觉知,六根功用的不同体验,六根信息固定了心识分别,心灵感受被分别凝聚,呈现出认识世界的原始意识,世界就在意识摄取肉体五根的信息中,逐步地清晰化、具体化、名相化了。

婴儿的心灵,熟悉了光线对瞳孔的刺激,心识对于眼根摄取信息的储存,心灵觉受到,“哦,这是亮的”。因为心识对眼根信息有了取舍,那么没有光线的时候,心识就相应的产生出对“黑暗”的体验。肉体生理本能的运动,牵引心识产生体验觉受,婴儿感觉到饿,心灵有了饿的体验,就会有摄取食物的愿望,于是用哭泣表达心灵的索求,当妈妈给婴儿喂奶,婴儿在妈妈的怀里吃奶的时候,心灵觉受到,这个人,这种状态,这种味道,这种声音,这种温度,代表着身体需求的满足,代表着可以吃饱饭,代表着安全与温暖。那么,她发出的声音,以耳根传递到心灵觉受,心识通过婴儿的耳根,摄取到的她的声波震动叫,“妈妈”。

通过婴儿的眼根,心灵觉受到她的影像,是何种形态的存在,她的温度,身上的味道,伴随着可以喂饱婴儿的觉受。以后,心灵觉受就将代表“妈妈”的,六根所摄取的种种信息,作为感受体验储存下来了,以后,见到了不属于“妈妈”的人和物的时候,婴儿就会知道:这不是妈妈。反过来讲,当心灵确认,肉体摄取外界的,某种条件的聚合,就代表了妈妈的存在,心灵因确认妈妈存在的特质,从而划分出不是妈妈的其他的存在。对妈妈存在的确认,是形成自我人格的原始基础,因有被认识的世界,而有了认识世界的自我,自我确认的心灵体验,带动六根对世界信息的取舍,自我的确定,确定了世界名相,心灵在我与世界无休止的取舍分别中,又一次开始了生死轮回。

我们人类的一生,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爱恨情仇,恩怨祸福,都是心灵内在取舍分别中,缘起缘灭的一幕幕幻影。我们活在心灵对分别幻影的取舍体验中。心灵在取舍什么东西呢?我们在取舍外界吗?其实,心灵在分辨,心灵曾经因分别而有的记忆与体验。

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自己内心妄想相续的投射。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其实是聋子、瞎子、哑巴。你们能看到我吗?你们看到的仅仅是光线波动而已,你们看到的仅仅是光的明暗波动而已,明白吗?你们认为你们看到我,现在把灯关掉,你们就算睁着眼睛也看不到我;我们认为的“看到”,是诸种因缘聚合所现的幻境而已;我们所看到的,是心识觉受对眼根的功能,所摄取的信息分辨而已,但是心识觉受并不是真的看到了世界,而是心识看到了它曾经取舍眼根,体验分别储存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心识在调取心灵记忆的体验,心识依据储存在心灵觉受深处的记忆,对当下摄取的六根信息进行对比,因为对比而有分别,因为分别而有相续,因为相续而有感受,因为感受而有被感受牵引的心识,与六根融合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诸种感知经验;因为感知经验牵引心识,而展现出自我主观能动性,展现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见闻觉知”功能。

我是一切或什么都不是,正如波浪、泡沫、水泡与水没有分别,宇宙万物也是如此,寂静倒影了我,宇宙呈现我的生命;如细看一块布,你只能看到丝线;细看天地万物,你所看到的只是本觉的倒影,见倒影的见中,无取无舍的,是我的寂静;倒影中无所见的,无所住,无所分辨,是我性涅槃。见不到本觉,世界成为现实,见到本觉,世界与见世界的你就消失,世界呈现出生命的样子,宇宙因我的一瞥而显现。

世界、自我、生命、宇宙、生死、命运,皆是心识调取心灵记忆在比较,比较就是零和一的关系,就像计算机一样,无论计算机程序多么复杂,可以构建出无限、无尽、无际、无边广阔的世界,构建世界的基础因素只是零和一的数据。而心灵在迷失的瞬间,产生的只是对心灵的认知与觉受。当心灵认知到自己存在,对存在的觉受是空间。觉受对认知形成体验,体验带动认知,对存在感进行深入的认识,认识扭曲了存在的觉受,存在有了被错觉认识的独立,独立的存在就是当下,对当下的独立确认,分化出存在的过去与未来,被觉受认识扭曲的存在感,展现出时间,以及被认识分化出来的层层宇宙空间。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释迦牟尼佛

心灵蕴含的觉性,被时间空间的认识错觉所蒙蔽后,在时间空间当中展现出来的,对于不同时空的具体认知和体验,就是灵魂的原始,是三界宇宙中,众生最原始的灵觉。灵觉依认识时空的错觉,深入细腻的对心灵存在进行全面的,系统细化,具体化的认识与感受,感受与认识聚合成妄想,妄想呈现细腻的业力,蒙蔽灵觉,展现出灵觉所认识感受到的,充满虚空的沙尘般光明世界,因此,在地球上古老的宗教中,记录着神灵创造了宇宙,宇宙诞生,是由宇宙高层的神灵的意志所完成,是神灵的愿望呈现出世界,就是这个原理。

其实,世界源于众生之无明,创造世界的并不是神灵,而是我们自心的妄想习气,迷失的心灵被妄想习气带动,众生同业相吸,犹如细腻的磁铁微尘相互吸引,共业聚合所现,此刻你我身心妄想,以及业障世界,我们由自己的心灵所创造,唯有回归心灵,离幻即觉,见证心灵本来的面目,才能够从生死梦境的洪流中解脱!


每个人都感受过痛苦,每个人都感受过幸福,是吧?大家想一下,你感受痛苦时候的那颗心,是不是就是你感受幸福的那颗心呢?是同一颗心在承载痛苦幸福的感受,反过来讲,痛苦和幸福并不是真实的,否则,它就不可能在同一颗心上体现,痛苦和幸福,只是心识分别,对心灵体验的对比取舍,对比后,心识取舍心灵体验,体验与认知结合,体验形成了对认知的觉受,觉受凝聚六根,对外境攀缘而树起固定的感受。感受依心识分别所现,幸福痛苦是心识妄想的取舍而已,本身并没有实体。

你感受的痛苦没有实体,你感受的幸福也没有实体。否则,如果痛苦有实体,心灵被痛苦所占据,你的心就不可能瞬间从痛苦变为幸福,但是从痛苦变为幸福的事情屡屡发生啊。

如果幸福有实体,被幸福占据的心灵,也不可能在瞬间成为痛苦,感受如果有实体,心灵就一定有承载感受的实体。可是我们的内心,无论从精神领域,从肉体领域,从感受领域,从认知领域,细细的深入探究,发现心灵只是川流不息变化的情绪,以及认知幻境的庞杂妄念,心灵并没有独立不变,永恒不变的实质存在。

在承受痛苦的时候,我们能够接纳痛苦,在接纳痛苦的当下,不被痛苦感受所带动的,那就是清醒。这种清醒是什么呢?清醒是心灵极深处,觉受存在感的心灵认知。无论我们如何观察思想,无论我们如何安定情绪,无论我们如何净化欲望,无论我们如何理性分解自我体验,我们不可能失去理性深处的清醒,分析深处的冷静,净化深处的觉察,觉察深处的明澈,祂由身心表现,却不被身心带动,祂观身心如幻,祂照世界如梦,祂就是心灵原始的面目——对存在的认知觉受。

你知道吗?因为是你内心深处的认知、觉受,在接受佛法,秉持真理在净化身心自我,而认知本身,无论你学任何知识,学任何修行法门,它都不会消失掉,在众生身心中,一定有一个承载知识、承载意识情感的主体,知识与情绪才能够运行,我们才能够体现出思想、感受、情绪、意识,以及见闻觉知等等生命表现。这个主体是什么呢?这个主体就是存在感,是心灵对自己的认识,认知自己的心灵,被认知蒙蔽了自由,禁锢在幻境中的心灵,渴望寻找自己,于是,寻找自己的心,创造了心灵寻找的世界;这就是三界六道最初的缘起,也就是我们在生死中轮回,永远不能脱离的根本原因——对存在的认知。

我们的认知与体验,就在表现存在感,我们的自我与贪爱,就在维护存在感,我们爱自己,从而恐惧受到伤害,对自我体验的认知,就是存在感的凝固,我们贪恋世界,从而被贪恋伤害,在欲望中迷失自己,渴望通过各种获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安抚寻找自我的心灵,欲望获得,就在维护存在感;因为爱而有恨,因为生而有死,因为获得而有失去,我们就在心灵梦境中,被心灵寻找自我的愿望所牵引,我们就是心灵迷失的表现,在心灵沉沦在贪爱与恐惧的抓取中,无奈地作为心灵梦境的奴隶,生生死死,在无明苦海中沉浮,永远无有出期。

而我所说的接纳,就是在存在感的基础之上,在解脱存在感的对境。什么叫存在感的对境?心识分别。这是水,这是我的手,这是MP3,这是电脑,那是桌子,打火机……,你们认为构成自然世界的事物,是各有体性,独立存在,相互关联的;可是在我来看,世界自然万物,仅仅有名相,事物本身并无独立实有的自性,万物名相本来是一,外界物质现象只是我内心存在感,妄想投射所呈现,心识凝聚了累世业境因果,在轮回往复中,于这个时空点上,因缘聚合展现出来的幻相投射而已,物质现象的本质是性空的。

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它们是实有呢?这个“认为”究竟从何而来?祂源于我们内心极深处的觉受中。因为认知就是存在的根源,存在体现着认知的觉受;这种觉受,它不由你意识左右的,因为你的身心、意识、自我,就是这种心灵觉受上,生出来的业果,而心灵觉受是我们生死轮回的因。这种觉受是什么东西呢?这种觉受是无法被形容的,无法被思维、意识、情绪、体验、感受所触及。

祂渗透在三界无量无尽众生生命中,无尽无际无边无限的世界都是祂的体现,小至细菌,大至宇宙,下至地狱,上至天堂,恶鬼与天帝都在呈现祂的生命,蝼蚁与神灵,都是祂无所不在的恒常,宇宙在祂里面显现,但祂不受宇宙影响。祂是一切思想或言语,又一无所有。在一切存在中,知识、知者和可知并不存在。祂是湛然不动,是遍满的自如,祂在纯粹的觉知中,无知亦无觉。

祂是三界六道一切生命的根源,祂是宇宙自然,山河大地,万事万物的起点与终点;没有生命能够见到祂,祂以众生所见展现祂的智慧,没有生命可以触及祂,众生生死轮回都在祂心中游戏;祂是规则,是因果,是奖赏,是惩罚,祂是造就宇宙的生,祂是吞没一切的死,生与死都是祂的力量,苍穹与微尘,都在歌颂祂无所不在。

祂绝妙、不可思议,崇拜所不能及。不会衰败、永不死亡,尽管神和所有的宇宙都会消亡新生,祂于其中从未改变;祂奇异、令人赞叹,甚至在拥有一个身体时,生命也是整体。既无来也无去,同时无处不在。祂令人惊叹,众生因认识祂而被生命的原始所震惊。

祂是谁?祂是你心灵深处,最初认识心灵的那一念,祂在哪里?祂在你心灵深处,对存在的认识中,对世界的贪爱中,对自我的维护中,对伤害的恐惧中,你无法从祂的迷茫中觉醒,你就是祂的奴隶,你若在祂的沉迷中复苏,祂只是你觉醒自性中,曾经的一念迷失;造物主是迷失的你,你觉醒了心灵本来的面目,造物主就是曾经你的迷失,未来庄严你国土的护法;你执迷了心灵,将自我当成永恒,你就是造物主永远的奴隶。

在禅定很深的境界中,我与祂面对面,就像在镜子里面看我自己一样。在极深的禅定中,没有我的存在,身心身体都如同木桶一样,从轻柔明澈的觉受中脱落,光芒无限的神灵,与浩瀚无限宇宙,都如古老的城堡,在清醒的觉照心中,土崩瓦解。妄想业力如同你抛出去的球,业力随着你的妄念抛出去,最终还要回来,但是业随着妄念的力,抛出去又回来的过程中,因缘轮回演化成了不同的世界,宇宙世界如微尘,像川流不息的瀑布一样,构成了六道众生所认识体验的三界。一切宇宙景象,天国世界,不过是心识内在中,极尽细腻的妄想川流,聚合了体验习气,所演化出的幻境;在幻境中,消融了认识幻境的主体,幻境,就随着分辨幻境的主体消融后,微尘世界如虚空云雾般,逐渐消散在纯明无挂的心灵觉照中,觉照熄灭了所觉照的疑虑,犹如晴空熄灭了最后一丝云彩,无生无灭,无挂无碍,当下不动,就是觉悟遍满了过去与未来。

在极深的禅定当中,你可以直面它;在极深的禅定当中,见到那个镜子里面的你,就是你心识最原始的认知,那个镜子里面的影像,就是你所认知所投射的觉受。在甚深禅定中,心灵最原始的认知,直面认知所幻现的觉受,犹如曼妙轻柔的少女,在镜子中端详自己清丽的容颜,那是清澈、优美,绚丽的喜悦,是无尽细腻,纯净直白的极乐,如太阳光芒直射湖面般,明澈温暖。

当心能够安住于完全接纳的不取,心灵最原始的认知,就消散了认知的对境,认知不再被所认知的觉受蒙蔽,觉受细腻的,无法分辨的体验,消散于接纳的纯明无杂的清醒中,认知熄灭,觉受消散,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染无挂,当下遍满的明空觉照,如解脱镣铐的囚徒般,自由圆满,无挂身心就是觉醒,空中无色本来不动,过去未来,十方三世,犹如海面浪花泛起的泡沫,生灭不停本质虚幻,而浪花,与生起浪花的大海,都包涵于虚空中。

虚空犹如一面镜子,镜子不受大海浪花的牵引,镜面仅仅是对所认知凝固的错觉,错觉失去所体验的对境,对境融化则错觉熄灭,镜子粉碎,虚空如错觉脱落般,熄灭了,我们真切感受到的,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鲜活而具体细致的世界,以及认知体验这个鲜活世界的心,犹如梦境般消散,梦境消散的瞬间,觉明十方,无生普照的大解脱,自生灭错觉中,复苏了圆满的本来。

当你知道镜子里的影像,原本并不存在的时候,觉受原本性空,那么认知镜中影像的这个认知,它本身就是错觉,因为外界并没有一个让你能够认知的对境,对境是虚幻,认知虚幻的这个认知,本身就是错觉。当认知的对境变成虚幻的时候,心灵清澈的清醒觉照,觉受体验并不实有的时候,认知觉受体验的本身,认知的分别,会随着分别对境的消融而消融,在那一瞬间,镜子以及镜子里的你,也就消散了,在那一瞬间就是解脱。

没有办法用语言去形容,解脱是什么,我只能用例子给你们譬喻。就像是风从纱窗中吹过来,纱窗就是你的身心,就是你的思维,就是你的情感,就是你的意识,就是你的体验,是你心灵最深处的觉受,是你的心灵思虑,是你的情绪觉知,是你的欲望感受;而在你的身心、意识、情感、觉受、欲望、思虑中,无挂身心体验,无挂意识思维,无挂欲望情绪,无挂思虑觉受;在身心体验中,当下明澈的裸然,无染不动;在意识思维中,落落清净的清醒,觉明普照;在欲望情绪中,无挂无碍的自由,无来无去;在思虑觉受中,远离思虑觉受的极乐,圆满庄严。

无始劫以来,伴随你生死轮回,未曾动摇改变,未曾一刻离舍,以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展现你所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在肉体六根门头放光,却不被见闻觉知的妄想带动,不被体验蒙蔽的,就是与你身心一体,被你身心自我镣铐,却不被自我限制的,随自我生灭,却不被生死改变的,当下圆满,周遍十方宇宙,清净无挂,如如不动的是觉醒,依众生无明迷惑而假说有觉醒,觉醒却实无可得,可说,可思议,可触及的体性。

我们只能暂且将祂形容为觉性,觉性不离幻,幻灭觉圆满,犹如湖面倒映虚空,湖水熄灭了,虚空也就无可指称,一切都是觉性的投射,觉性错觉了自己,就是心灵的诞生;犹如我们从水中的倒影世界中,熄灭了对倒影世界的认知,就熄灭了认知世界的自我,我与世界二者熄灭,无生即从幻灭中呈现,不挂的清醒脱离倒影,脱离水面,水面与倒影如幻,幻性本空,空性无挂,犹如从镜子倒影的世界中,脱离了世界倒影,从镜子内,出离了镜面,脱离了被镜子凝固的错觉,错觉熄灭就是本来,实相因无所得而如实,圆满因无所挂而圆满,清澈因无生故而无灭,无染故而纯明,一切法如幻,心法皆不可得,法法性空,心心无住,是证无生法忍,身心脱落,彻底离开六道轮回,随顺生死而无挂身心,这是大自在,但是未曾离开变易生死。

变易生死依觉性智慧现,以法性光明身呈现,纯明是觉性呈现的法性,从究竟义上说,智慧觉性也属于迷幻,是如来清净业,折射寂灭本觉,所现十方三世,大菩萨就是佛,或者说,是佛陀为慈悲众生,所现的圆满智慧报身,当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后,众生得度,觉性本空,空所空灭,生灭寂灭,寂灭现前,是如来。



在心灵很深的记忆中,你刹那间想起来遥远的过去,我的修行就是在生命的极深处,那是远离身心意识,在心灵极尽深邃的体验中,回忆起了跨越时空的,从来没有消失过的自己原始的生命,而我后半生的所有修行,都是在还原着生命原始的模样。

还原生命的原始模样,就是从人到修行者,从修行者到一个好人,从好人到一个无我的人,从无我的人变成一个虔诚真理的人,到一个被真理融化自我,真理分解了自我意识,以真理的标准去忏悔,自己改变自己的身心言行,真正做一个虔诚的殉道者。最终在殉道者的纯净信仰中,失去对自我保护的维护,心灵不被自我维护的恐惧束缚后,彻底开放的心灵,绽放出脱离自我身心体验的纯净光芒。

脱离自我的心,生命原始的觉性纯明,就会从自我身心中,随着心灵对自我的放弃,而逐步绽放光芒,心在光明中,见到光明中呈现出来,不同阶段心灵深层的世界宇宙。宇宙世界的本质,是心灵的觉受与认知凝聚习气而成的幻境,层层层层的宇宙,无尽无量的微尘世界,广袤无边的天堂圣境,直到脱离光明世界,经历不同宇宙天体,无量神灵的国度,一直回归到心灵最本源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所谓宇宙的尽头,不过是心灵对自己的认知。因认知而有了体验,因体验而有了存在,因存在而遮蔽了能见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染的觉性,存在感折射觉性纯光,形成了三界六道。

目前在破除了存在感的,无生无挂的清醒中,但是并没有完全圆满觉性纯明。觉性圆满的过程中,并不是身心内在,没有体验没有妄想没有觉受了,而是任何念头在生起之前你就能看到,无尽细腻的妄想体验,在生起之前就在觉性圆明的普照中,展现虚幻的性质;任何情绪在生起之前心就觉照到了。你安住在这个无生无挂,无来无去的当下,无杂的清醒中,伴随你的身心妄想,自我体验而如如不动,即心离心,即相离相,随顺清净,随缘不变,这是正定。

禅定不是让你追寻什么空性的境界,或者体验光明的世界,任何体验境界都是由心所现,你不用去追寻,随着你自我的淡化,禅定之妙乐,天国之圣境,会自然体现,自然发生的。

所谓的天国一点都不神秘,所谓的天堂极乐世界在我来看很平常的事。就像你们看到此刻的会场一样,你们的眼睛能够看到这个会场,可是你根本没看到这个会场,只是心灵在自我体验的经验记忆中,妄想分别聚合六根色尘,投射出会场的名相而已。此刻的会场并不真实存在,我们也只是坐在自己的心灵幻境中,以分别心觉受生灭业。

你的心灵妄想,既然能够通过摄取你肉体眼根,觉知的经验折射出此刻会场的名相,你心灵累世聚集的细腻妄想,怎么就不可能通过心灵内在细腻觉受,折射出来微观中,层层层层的宇宙天国呢?见世界的心,是同一颗心,所见的世界、天堂、地狱、人间,是心识聚合业身所现的幻境,三界六道的缘起过程,它是一个原理啊。

只是投影机投射荧幕,用的底版胶片色泽细腻程度不同,折射光线的颗粒,微粒粗细大小不同而已。咱们看到那个投影机,一束光投射出来,你前面放什么胶片,墙上就会打出来什么样的景象。当心识胶片很粗糙的时候,折射出来的影像很粗糙,那就是人类世界,犹如海浪泛起的泡沫;当心识积累了贪欲,胶片底色很黑,上面沾满了污垢,折射出的镜像很阴暗,那就是地狱。

心识体验的很清净、单纯,胶片上附着的颗粒很细腻,心灵觉照纯光,不被胶片细腻的颗粒,所严重扭曲错位,但是胶片毕竟是有颜色的,心识细腻的觉受体验,是非常细腻的,接近透明的颜色,投射出来就是天堂,是传说中身心透明,纯净无私,至善至美的神灵,他们是心识净化后,觉性透过清净业,所现的光明化身,他们漂浮在空中,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这种心灵境界,呈现出生命状态,就是凡夫认为的神灵,心造就了天堂地狱,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在自己的心灵中,活着心识境界的样子。

身体只在想像中存在,正如天堂和地狱,束缚、自由和恐惧也是如此。纯粹的觉知,熄灭觉知的错愕,挂不住区别与分裂;我不是这个身体,身体只是妄想在延续,妄想中未曾挂碍过身体。我是觉知中,离觉的寂静,对生命的渴望呈现出,众生看似真实的人生,在我倒影的无限海洋中,生命存在的波浪升起、聚合轮转,然后消失——正如心识妄想的本质那样,实无可得。

可是透过心识觉受投射出来的觉性光,祂可不会随遮蔽觉性的,沾染颜色的心识胶片,而改变祂光明的性质。当心灵透过心识所见,觉察到能见一切,却无挂一切所见的清醒,见到在所见的一切中,不被所见牵引的接纳,见到在一切概念中,无挂思虑的放弃,在心识取舍心灵体验的生灭中,无生脱离了错觉,无挂熄灭了体验;于见中无见,于当下离分辨,是遍满无碍的明空觉性。

 修行者每天要学法听经,我们听的是什么呢?听的是声音背后的寂静。我们学法,学的是内心的烦恼无明。我们并不是,去离开自我身心,在宇宙中去创造一个天国,去创造一个神灵。学法只是在身心烦恼相续的当下,认出我们不生不灭的自性,这是修行根本的意义。

觉悟的表征是什么呢?大概给你们说一下——是无挂。在甚深禅定中,犹如潜水员潜入深海一样,越往海底潜入,身上背负的压力越重,可是心灵觉受越来越轻松,直至你的心灵觉性明光,与心识觉受体验,面对面,犹如极尽细腻的光明,曼妙的喜悦在镜中倒影,当镜中倒影消散在,觉照镜子的清醒端详中,所有的,无尽细腻的觉受体验,思虑觉知,都像云雾般消散,镜子中的妙明喜悦如水汽蒸发在虚空,镜子失去了倒影的支持,镜子的存在,就是安详觉照镜子的清醒。

 是的,你没有听错,心灵所见的镜子,恰恰是见镜子的心灵自己,是心灵对自己的认识,困顿了心灵,展现出倒影心灵的镜子,而三界六道,无量无尽世界,都缘起于镜子对心灵的认知觉受,我们的生死轮回,不过是心灵在梦境中的自我寻找,众生所认知感受的世界,不过是心灵辨认自己后,存在感的错觉激荡。

 心灵不再被自我认知的错觉困缚,我们的肉体身心,就像是桶底脱落一样,身心、自我、意识、情感、觉受、体验、思虑,构成生命的所有因素,瞬间,好像玻璃瓶打碎后,内外的虚空原为一体,不能说合为一体,而是,遮蔽虚空的错觉熄灭,虚空本性无生不动,湛然遍满,身心好像木桶,木桶的桶底脱落,木桶内的虚空与外界的虚空,本来一体没有分别,只因为心灵对自己的认识,形成的木桶,遮蔽了原本无生的不动,而木桶脱落,觉性本来圆满,觉明十方;而心识对于身心的认知,就没有了主动认知的主体,但是认知本身还存在。

你的自我思维,你身心极深处的觉受、体验、感受、认知,依旧存在,但是它们挂不住了,犹如纱窗挂不住空气,破碎的玻璃杯存不住虚空;心灵觉照不被身心牵引,犹如虚空挂不住流动的云彩,因为你心灵深处,构成心灵的主体认知,在心灵深处分解了。自我意识的认知,与身体觉受体验,在心识分解的当下,像是漂浮在虚空中一粒微尘。

就好像身体保持同一个姿势,时间久了就会酸困,觉性对自己的觉察,就是心灵最初幻现的存在感,存在感就是觉性的困顿,觉性因所认知的错觉负累,体验在酸困中延伸感受,幻取业境成身心,众生生死就是觉性酸困的疲惫;禅定中深入放松,离分辨接纳了疲惫,酸困体验自接纳中脱落,不可思议舒缓了认知的紧张,身心自体验中消散,不可说,无生复苏了纯明,大自在的休息中,离作意即圆满,无挂即普照,一切心不可得,心离思辨是极乐自由,过去未来当下圆满。

而挂不住身心的清醒,仅仅是个形容而已,觉醒中,没有觉醒的主体,离开虚幻就是觉醒,虚妄熄灭就是实相,就好像从镣铐当中解开的感觉一样。但是初期的时候你会很不适应,为什么呢?就好像你被手镣脚镣铐了很多年很多年,突然间手镣脚镣打开之后,让你一下子站起来你是不适应的,你只能慢慢地适应一下这个手脚松快的程度,让你现在跑更不可能,你能站起来走路就不错了。

 等到你的身心,打开镣铐的身心慢慢熟悉了,不被镣铐束缚的大解脱、大自在,不挂身心的纯澈圆明,完全开放的心灵,就彻底熄灭了生灭之恐惧;放松的心灵不承载放松,就是彻底敞开,开放的心灵不承载开放,就是无生无挂。心没有所挂者,也没有能挂者,离作意的心,思虑熄灭,无生无灭,无来无去,远离颠倒梦想,当下无挂是圆明十方。

我们见到自己本觉的样子,你就是宇宙中唯一的佛,本觉随你累世的因缘投生在不同的世界,展现不同的样貌,本觉在众生身心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无论宇宙成住坏空,经历多少万万万万亿兆劫,本觉从未离开,祂在无量时空中,无量劫过去未来,每一个瞬间当下皆是祂的不动,在无尽世界中,任何一众生的见闻觉知里,身心深处皆是祂清净之随顺,众生认识了身心如幻,离幻即觉,清醒无挂的当下,你就是祂,祂是你的原本,你是祂的流浪。

所以说见性即佛。佛是什么?佛是众生的本来面目。

生死河课程有声书资源下载


Copyright ©2016 - 2017 立灵修行网 lilingxiuxing.com
服务电话:0571-8733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