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思云何?谓心造作。又云:思作何业?谓发起寻伺身语业等为业。
这里说“思”就是“造作”的意思,这是它的“体”或者“性”。造作就是决定了要做什么,而不是说行为上做出来,是决定、下决心去做了。“思”的作用是“发起寻伺身语业”,寻和伺后面会学,是不定心所,是意业;身语业就是身业和口业,统而言之就是身口意三业,只不过把意业分成了寻和伺,寻是比较粗的,伺是细一些的。那么就是说,“思”的“用”或者“业”就是发起身口意三业。
《显扬圣教论》卷一里则说:思者:谓令心造作得失俱非意业为体。或为和合,或为别离,或为随与,或为贪爱,或为瞋恚,或为弃舍,或起寻伺,或复为起身语二业,或为染污,或为清净。行善不善非二为业。如经说:有六思身。又说:当知我说今六触处,即前世思所造故业。
“令心造作”出来的是意业,是得、失、俱非三种的意业。就是说想得到、想远离、俱非三种情况的意业为思的体。和合、别离、随与就是得、失、俱非;贪爱、瞋恚、弃舍也是得、失、俱非。或者从“寻和伺”来说意业,也是思心所发起的。包括身业和语业也是思心所进一步发起的。当然这些业还可以从“染污”和“清净”两个角度来区分,但不管是染污还是清净的业,也都是思心所发起。“善”、“不善”和“既不是善也不是不善(非二)”这也是从三种情况来分判业的情况。
六触是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六触呢?是因为我们前世“思”心所造了种种“故业”,故业是以前的业,这些业就是善的、不善的、非善非不善的;贪的、瞋的、弃舍的;身、口、意的等等。因为有这些业,所以才有现在的六触处。
窥基大师的解释里是这样说的:
思则于境取相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为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能造善等。
“于境取相为性”,是想心所的内容。然后呢,善品等,就是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情况,在这三种情况之中,役使着心识发起作用,驱使着心对善产生贪、对不善产生瞋、对非善非不善产生舍。
所以,思心所的“体”或者“性”主要是令心造作,思心所的“用”和“业”主要是造善、不善、俱非等种种的业。
在窥基大师的注释之中,关于“性”的内容,说到想心所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出现了抄写中的错误。在义忠法师的注释中,就说的很清楚:
云何为思?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
?、
而普光法师的注释,就很简单了:
令心造作善、恶、无记如是等业,称之为思。
这个解释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
作者:大象佛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