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浙江杭州
灵隐寺
游客
居住地现居杭州
所在寺庙杭州灵隐寺
身份游客
他的动态
  • 不出家怎么修行?

    4569
    匿名,游客

    希望是有实际操作性的。
    比如吃素。

    ------------------
    我就说了下吃素,没想到引来这么多人纠结于这个。

    我个人比较看重生活中一些可操作的东西。虽然经常因为懒惰坚持不了。
    比方早起,比方跑步,比方洗衣服。等等。
    我觉得很多行为必然能带动正面的情绪。你找不到为什么,但就是这么神奇。
    跑步能让你增强信心,尽管你一个小时前还认为你手上的事情你一定办不成。
    洗衣服能让你取出烦恼。很多次我洗完衣服都觉得神清气爽。当然是洗自己衣服。
    然后我就想到了佛教,以前佛家中的一些“清规戒律”能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才来知乎发这个问题。希望知道更多他们的“清规戒律”帮助自己。

    另外,我是一个非常非常肤浅的人,有些知友说的太高深莫测,比如修心,我听不懂。
    我只希望有更多跟我一样形式主义的人来告诉我更多的形式。

    补充于:
    2013年6月15日 16:16:43

    希望是有实际操作性的。
    比如吃素。

    ------------------
    我就说了下吃素,没想到引来这么多人纠结于这个。
    <阅读全文

    12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方糖姑娘    2017/9/9 13:27:18

    不出家,可以如此修行:
    挤地铁的时候,往后让一点,让旁边人先上。——这是布施。
    公司朋友聚会,不要喝醉,以免给周围人带来麻烦。——这是持戒。
    遇到别人有怒火时,纵然他不对,礼让一下。——这是忍辱。
    平日常常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这是精进。
    时时留意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处。——这是禅定。
    思量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智慧。

    方糖姑娘    2017/9/9 13:27:28

    出家,守或不守门内戒,本质是加入组织。好不好,对不对,另论。
    在家,守或不守门外戒,本质是组织编外。行不行,准不准,也难说。
    试试回到源头。
    若敬三宝,佛法僧,不进组织,似乎说不过去。若是大胆,只敬佛,法僧都敢放下,似乎组织也没那么重要。
    若敬三藏,经律论,不进组织,似乎有狂妄嫌疑。若是大胆,只敬经,律论都敢放下,组织好像也可有可无。
    若敬四谛,苦集灭道,进不进组织,似乎关系不大。若是大胆,只敬空,见本性,四谛都敢放下,即身是佛。
    我读书杂,慧根浅,业障重,俗务多,敬佛,可又烦佛后面跟的那一大串,名相繁琐。
    愿敬愿学的是释迦本师,本源是人生态度,或说,哲学。宗教这层仪轨是后来的,南泉斩猫,斗胆不奉陪了。
    寺庙好比学校,僧众好比教员,信徒好比学生。注册入籍按规矩上学,校服统一,校规严整,课程妥当,互帮互助,气象森严。
    如果像我一样,修为不够,不愿按时上学,也不适应教育机制,和老师同学也没办法相处,那就替人省事,自己省心,在家自学。
    相信以释迦老师的胸襟,无数方便法门,也会点头赞许吧。
    最后的结论是:无缘入门,甘在门外。法藏无边,只从本经。恕不信佛,愿学佛法。

    方糖姑娘    2017/9/9 13:27:47

    慧海禅师的一则公案很能说明问题。有人问慧海大师:“和尚修行,还用功吗?”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说到底修行是为了修心,而在家也能修心,就看你怎么闻思佛法,怎么证悟正见。当你做到慧海禅师那样“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你出不出家又有什么所谓呢?不过是名相罢了。

    方糖姑娘    2017/10/27 12:04:42
    阿弥陀佛
    水清月现    2017/11/6 15:47:20
    出离生死方为真出家啊,在家也可以出离;修心方为修行,一呼一吸间哪里都可以做到
    沃系衣哥小璐璐    2017/11/6 15:59:52
    阿弥陀佛
    桑榆里    2017/11/6 16:03:17
    出家,是出离生死,出离烦恼是为真正出离。 在生活中,众生的心态决定了命运的境界。 作为修行者,无论我们遭遇的因缘,是欢喜的顺境,或是痛苦的逆缘。 在因缘业境现前时,我们不能跟随,内心世俗的得失利益走。 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是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呢? 是--------清醒。 觉受你身心中,不被情绪与利益带动的清醒。 清醒的觉受中,有脱离分别的觉照。 那无法言说,无法描述,身心自我,无法触及的觉照。 觉照中,有脱离觉照困倦的------明性。 明性未曾生灭,生灭脱落即空性。 空性无来无去,无染无挂即觉性。 觉明空一体,远离颠倒梦想,自在圆满,庄严极乐。 如何保持身心中,恒常不变的清醒? 开放我们的内心,以宽恕,感恩,接纳,去瓦解维护自我的体验。 构成自我的紧张感,欲望情绪的攀缘,恐惧分别的思虑。 在宽恕,感恩,接纳中逐渐消融。 远离自我的心,就远离了生死轮回。 清净法性自内心绽放,是诸神接迎的无限光芒。
    水清月现    2017/11/6 16:28:08
    一位骑三轮车的大爷,在街头转弯时,不留神刮擦到了,街边停靠的一辆豪车。 这是一辆宾利汽车,市场价格近千万,随便维修一下,价格都要成千上万。 老大爷虽然不知道这辆汽车的品牌,却也心知此豪车价格不菲,惶恐之下,大爷懵住了。 一脸惶恐的大爷,满眼的紧张与窘迫,汗流浃背目瞪口呆,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 此时从远处走来一位衣着普通的年轻人,看到大爷的三轮车,刮擦到了宾利车的车门上。 他看着一头汗水,神情紧张的大爷,温和的笑道:刮到人家车了?赔得起吗? 大爷无奈的摇摇头,窘迫的更加说不出话来。 “既然赔不起,你还不快跑?!”年轻人冲着大爷笑着说,同时做出让大爷快走的手势。 大爷犹豫再三,左顾右盼,最终在这个年轻人的催促下,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事发现场。 看着大爷远去的背影,年轻人从口袋里拿出车钥匙,打开宾利车门,发动汽车开走了。 一直有人问,渴望修行佛法,只是碍于佛教义理的深奥,无法令佛义深入心灵,指导日常的修行。 不能理解艰涩的佛义,就无法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在生活之中,所以根本不知道修行从何处下手。 今天所讲的这个故事,这个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的,修行人的标准。 学佛者在人世间的行为标准,心灵状态,以及表现形式。 那就是,时刻保持一颗宽容,柔软的心,在尘世中做一个最普通的人。 对任何人,都能够以平等的心,去理解,去体谅,去原谅。 不以他人身份的高低贵贱,而左右自己淡泊宽容的心态。 淡泊物欲的心,会开启心灵原始的单纯,单纯极致的心灵,是本来自由的快乐。 平凡柔和的心,能解脱自我维护的恐惧,随遇而安的宁静,是宠辱不惊的威严。 不要觉得,唯有避开人世间,遁入深山,弃家舍子,吃斋念佛,抄写经书才是修行。 一颗自私自利,贡高我慢,妒忌虚荣,贪婪淫秽的心,即使遁入空门,你成就的也是魔鬼。 真佛只在自心本性中寻求,真法只在破除自我中展现。 心若慈悲,红尘即是净土,心若清净,轮回本即涅槃。
    jason    2017/11/7 13:29:58

    何为出家?

    出离生死是为出家。

    出的是生死家,出离生死是为出家,而不是出世俗的家,并不是你到寺院里面去,穿了一身袈裟,受了三坛大戒你就是和尚,不是。我们的人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我们这个肉体,在每分每秒地走向败坏和死亡。我们的思想,从我们一生下来开始,心灵就在不断地通过我们的六根,去积蓄外在的经验,然后传递给我们心识,让我们内心将这些经验形成确认,这个确认,就会形成我们的意识。所谓的出离生死,生死在何处?生死在我们心意的相续之间,相续称为生死。你无法将你的心与意断开的时候,心一定会被你的意识分别带着走,心精扰乱就是轮回。出家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出的是生死的家。那么庙在什么地方呢?庙不在外面,庙在你内心的清净当中。

    ----选自《生死河-佛义》

    童海    2017/11/8 14:05:42
    出离生死名出家,生死在何处?心识分别处!佛喻三界为火宅,三界者,贪嗔痴是也,生死以自我为核心,以欲望贪婪为表现,以无明邪见为根基,不自内觉,依心识疑惑为真理,执幻为实而沉沦;真行者,以佛义为纲领,以佛法为标准,以本性为方向,以信仰为动力,摧灭烦恼自我,明心见性为出家 
  • 既然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佛陀又讲了一个有形有相的极乐世界?

    4
    匿名,游客

    既然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佛陀又讲了一个有形有相的极乐世界?

    阅读全文

    3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青春的鱼刺    2017/11/6 16:01:09
    佛说不可说。
    For未来    2017/11/8 10:16:53

    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佛说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那只是一个假说、一个方便说,极乐世界就在当下!

    《维摩诘经》被称作禅宗七经之首,被称作大乘佛法冕冠上的宝珠,《维摩诘经》里面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些大菩萨,文殊菩萨,还有好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跟着文殊菩萨去维摩诘的禅房里面去探病去了,他生病了。然后维摩诘就动用神通力从香积国土取来了香积佛吃剩的香饭,给舍利弗他们这些大弟子们吃,吃了之后,这些弟子们就觉得非常香。

    舍利弗回去了之后,就给释迦牟尼佛讲这件事情,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没什么奇怪的。维摩诘居士过去世就已成佛,他的名号叫金粟如来,他是从一个非常庄严华丽的佛土来的。然后舍利弗听了之后就觉得非常不得了,说维摩诘居士太了不起了,他能够放弃庄严佛土来到我们这个肮脏破败的娑婆世界,这个人太了不起、太伟大了,他为了众生的疾苦他甘愿到这么污浊破败的地方来。

    释迦牟尼佛就问他,说舍利弗,难道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不庄严吗?难道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不像是佛土世界一样清净庄严、琉璃铺地吗?舍利弗说,我所见的世界就是坑坑洼洼、泥土遍地、灰尘满天、衣着破败、人们生老病死呀。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世界皆因众生心识所现,然后释迦牟尼佛,以他的脚掌的脚趾按地,瞬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瞬间,就变成了佛土世界一般的金碧辉煌,真的是琉璃铺地、黄金做树、水银做河,非常的壮丽,极其地殊胜优美,这个是《维摩诘经》上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把脚趾从地上收回来之后,那个地就瞬间从清净庄严佛土,回归变成了人世间破败的凡间世界的景象了。

    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世界皆是众生的心识所变,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呢?极乐世界就在我们内心深处。

  • 请问弟子该如何学修呢?

    1
    匿名,游客

    因记性不好,读经典前遍读后遍忘,学习几年下来,目前只能背诵心经。所以现在选择听您讲法及开示,但有师兄说不读经、背离经典也是得不到法益。请问弟子该如何学修呢?感恩您。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如何正确的诵读经文?

    1
    匿名,游客

    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初学,对念经仪轨回向文等不太懂,比如说念大悲咒,观音心咒,该如何念诵呢,念诵心咒之前念着什么呢?是不是念些静口业,什么的,还有回向文,所有经咒都可以用一个回向文吗?回向文显宗密宗能通用吗?好比开车,我只会挂档,挂档之前该干啥,之后还干啥,我都不太明白!

    阿弥陀阅读全文

    2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子墨    2017/11/3 13:38:24
    强烈关注
  • 请问大师戴心经手镯有什么注意事项?

    1
    匿名,游客

    同上,请问大师戴心经手镯有什么注意事项?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如何到做佛家常说的“无我”?

    1
    匿名,游客

    譬如有人打你、或者有人骂你,你要做“无我”的观想,没有“我”。

    但是你办不到这“无我”,我在这个地方,有身体,也有知觉,这怎么能就说“无我”呢?怎么放不下呢?

    2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童海    2017/11/7 13:59:29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你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 憨山大师 醒世歌


    不失慧念胜忍辱,在心中永远持守正知正念,是最殊胜的忍辱,因为你随时随地在观察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被烦恼及所知障的业力牵引,这就是最殊胜的忍辱。           

  • 如何看待大多数学佛之人都是不得志,逃避社会的说法?

    2
    匿名,游客

    如何看待大多数学佛之人都是不得志,逃避社会的说法?

    阅读全文

    2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童海    2017/11/7 11:48:20

    这是对学佛的误解

    正法善知识教导学生:修行初期,要在心灵中,寻找发现符合真理的优点,加强祂,扩充祂,升华祂,让积极,阳光,替代负面,恐惧,自私,阴暗的自我,这是践行真理;修行的最后,是只看心灵不好的动机,从极尽细腻的情绪觉受中,寻杂维护自我的恐惧,恐惧熄灭了,也就没有一个依赖获得的自我,善与恶挂不住的纯然,那就是觉者 

  • 如何在恋爱中修行修心,佛学在其中怎么体现?

    1
    匿名,游客

    如何在恋爱中修行修心,佛学在其中怎么体现?如何既能深爱对方,又不失本心,不失自我?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在生活中,如何持戒修行?

    1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工作一直不顺心,如何从佛修行中获得答案?

    1
    匿名,游客

    阿弥陀佛师傅好。最近工作一直不顺心,感觉得不到尊重,心情郁闷。是我想太多了吗?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平时抄写的经文应该如何处理?

    1
    匿名,游客

    平时练书法抄写出来的经文并无任何收藏价值,又不能直接烧或者扔,那么应该如何处理?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在修行过程中,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一心不乱呢?

    1
    匿名,游客

    师父,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佛经中提到一心不乱,在修行过程中,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一心不乱呢?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现在学佛了,为什么烦恼怎么也越多了?

    1
    匿名,游客

    顶礼师父,现在学佛了烦恼怎么就多了,有的时候真的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儿,我每次都对自己说:遇到烦心事,且当修行时,在逆境中的经历,才会让自己更加坚强,大道三千,修持自我。心若菩提,德成正果。修佛可以借鉴先贤的心得,不按部就班。修佛既是修心,心若成佛,万法皆空,是我的承受能力还不够。

    顶礼师父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学佛真的会获得佛菩萨的加持吗?

    1
    匿名,游客

    弟子在学佛期间遇到好多师兄都反应学佛后自己的生活以及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改善,师兄们都说那是佛菩萨的加持,师父我有个疑问,佛菩萨真会加持我们吗?这里面有原理吗?还是那些师兄的改善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呢,求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如何减轻内心中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的情绪?

    1
    匿名,游客

    师父,内心中常常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的情绪,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每早醒来都会不安稳。

    阅读全文

    2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童海    2017/11/7 14:02:33
    你内心肯定有舍不得的眷恋,对于心灵眷恋的维护,是你焦虑情绪的根源;或许你眷恋的是亲情,当亲情无法满足你的渴望,心灵就会焦虑;或许你眷恋的是子女,当孩子的安全有潜在威胁,就会感受巨大的焦虑;或许你眷恋的是身体,当身体不再健康,心灵不免会担忧焦虑;或许你眷恋的是平安,当生活窘迫出现了不确定性,心灵就会焦虑恐惧;或许你眷恋的是名誉地位,当危及你地位,损伤你名誉的因缘出现,出于自保你将会焦虑烦恼。

    总之,人们永远都在心灵谎言的期许中,体验着恐惧带来的失望与焦虑。

    其实,你的意识就是焦虑的产物,只是你自己 已经无力去分辨,可是,当高僧入甚深禅定时,大脑意识将完全处于停止状态,停止思维意识的大脑,并不意味着此人的死亡,这就证明意识本身,并不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其实,你的感受就是焦虑的体现,只是你已经习惯了焦虑的煎熬,心无法在感受中,分离能感受的觉知与体验;可是,当婴儿刚出生时,心灵觉知尚未对肉体形成体验,觉知未曾形成感受之前,婴儿能觉知外界的心识觉性,就是完整的,并不是感受与体验创造了觉知,而是觉知被细腻的觉受牵引,习气形成了体验,体验固化习气,习气推动体验形成了感受,觉知本可以脱离感受而存在,这就证明,感受并不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

    既然意识与感受,都不是原本的你自己,那么在这个肉体中,你所维护的,是谁的眷恋?

    是这个肉体吗?这个肉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每分每秒细胞都处于新陈代谢中,刹那生灭中,哪一个细胞是你?

    事实证明,肉体是因缘和合所生,随因缘相续而灭,一个有生有灭,有来有去,因缘和合,如梦如幻的肉体,如何能承载你的眷恋?就好像,水中的倒影,空中的云彩,如何能将她们留住,成为寄托你眷恋的依据!?

    肉身避免不了最终的死亡,情感体验会随条件变化,意识思维会随时转化,我们用来寄托眷恋的身心灵,以及眷恋者本身,本质都是一场空幻,你如果直面对生命的真实,你所眷恋贪婪的,仅仅是一场梦境,你能接受这个梦境的结果,心灵将会从执着中解脱,人性解脱的瞬间,就是自性如来的觉醒。

    当所有的眷恋融化的同时,你的焦虑也将同时脱落;你会明白,“意识“,原来是可以不用思考的,“思维”,原来是可以如帽子般摘掉的;“情绪“,原来可以像云彩一样消散,“觉受”,原来可以如同衣服般脱落,可是当我们的身心灵,都如梦境般消散时,我们真正的自己究竟在何处?

    认真听!在身心意识中,觉察身心如幻的清醒,于自我感受深处,体证身心如梦的明了,是你先天的明晰觉性,明性中原本无有自我与世界,明晰错觉,觉性立知即是生死六道的源头,当意识融入心灵觉受,觉受熄灭在心灵觉知,觉知失去了觉受的波动对境,牵引觉知的所觉熄灭,觉知本身即错觉。

    错觉熄灭,觉性原来无生,无生即无来去,明晰普照,觉性本来无挂因缘,因缘性幻,离幻即觉,觉性无染错觉,错觉本空,纯澈妙明不动,无来无去,十方当下圆明。

    那真实的,只是虚幻本来的性质,虚幻熄灭,不可言说就是真实,而真实,是无法以相对的概念去描述,故而言语道断,实相是无路之国。

    在因缘变化中,不随变化的清澈,刹那即是永恒,当心识因缘熄灭于心灵觉醒,如同云彩熄灭于虚空,那不变的清澈也就消失了。

    心灵失去了承载觉知的清醒,清醒随觉知的熄灭而瓦解,心灵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无所得,无所有,无所住。

    那无所依靠的自由,却是充满十方的极乐,那无法被抓取的恐惧,即是当下不动的庄严。

    就好像,一部时间漫长的电影,你心灵入戏太深难以自拔,我在电影中劝说你,你的人生只是一场电影,当这一场电影完结后,新的影片就会播放,你要为下一部电影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好准备,因为编排电影剧本的编剧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是你自编自导自演了,你的生生世世,是你自作自受自担,你的生生死死,唯一能拯救你的上帝是你自己,如果你,在当下的这一幕场景中反思,不再执迷于前世今生,因缘注定的命运,从凡夫世俗的无明心中醒来,你就可以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你将成为生死的主人,不被梦境所转心者,称为觉悟者。

    你还在焦虑吗?你心灵贪爱,或者恐惧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你眷恋,或者逃避的所有都是一场空,何不接受人生如梦,世界如幻的现实,内心放弃了恐惧与希望的挣扎,无所求心自然满足,安心活在当下,在当下的梦境中,去选择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真诚,宽容,奉献的人生;你所经历的所有体验,都是你自己曾经的因缘,你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自己造就的未来,既然梦境中一切结果最终并无可得,那么,我们为何要害怕在梦境中失去?既然不害怕失去,我们为何不让自己的心,选择正面,积极,阳光,开朗,健康的体验,选择爱与付出伴随我们的一生,既然我们自己可以改造梦境,做梦境的主人,为何要让梦境主宰我们的心,成为梦境的奴隶?被宿世的习气妄想所鞭打奴役!?

    觉醒吧,今生,我们只有这一件事情要完成。
  • 如何理解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1
    匿名,游客

    法师您好,有两个问题不解。第一,现在的校园霸凌或职场的勾心斗角,往往都是有钱有权有后台有势力的欺压无后台无势力的软弱的。还有,第二个问题:人品好的质朴的人要经历一些人生的挫折和苦难,为什么很多时候有钱人家的恶少却舒舒服服过这一生?这些从因果讲怕是不公平吧。不好的人要等到来世报应什么的,哪里有什么来世和前世。我总觉得都是骗人的,因果报应很多都是不公平的。努力的不一定有回报,不努力的钱多回报丰厚。您说这公平吗?希望您替我解忧。

    法师您好,有两个问题不解。第一,现在的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法师,世上真有佛吗?

    1
    匿名,游客

    法师,世上真有佛吗?如果有佛为什么今年有那么多人受天灾而死亡?此时此刻佛在做什么呢?佛门不是有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佛法无边,佛为什么不救于人

    阅读全文

    3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童海    2017/11/7 11:33:01
    ,是你本来的面目,你,只是迷失的心灵,心灵觉醒了意识,熄灭了身心杂染,脱落疑惑的当下,就是从梦中觉悟的;故由心做,离心无,通往土的道路,在我们自心贪婪烦恼中,烦恼熄灭,无生即圆满,贪婪消融,无挂即法身;顶礼膜拜释迦牟尼 ,若不是他留下自证圣智的真理,三界众生无人可脱生死
    童海    2017/11/7 11:33:03
    ,是你本来的面目,你,只是迷失的心灵,心灵觉醒了意识,熄灭了身心杂染,脱落疑惑的当下,就是从梦中觉悟的;故由心做,离心无,通往土的道路,在我们自心贪婪烦恼中,烦恼熄灭,无生即圆满,贪婪消融,无挂即法身;顶礼膜拜释迦牟尼 ,若不是他留下自证圣智的真理,三界众生无人可脱生死
  • 禅修的基础是清醒觉照,如何保持内心的觉照?

    1
    匿名,游客

    禅修的基础是清醒觉照,如何保持内心的觉照?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修行中,法门无量,导师无量,邪魔无量,如何简单明了的分别,并安住不动?

    1
    匿名,游客

    修行中,法门无量,导师无量,邪魔无量,如何简单明了的分别,并安住不动?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修行一定要拜个师父吗?

    1
    匿名,游客

    修习佛法,有没有不拜师就修着了的?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很多人喜欢口头禅,这样对修行有帮助吗?

    1
    匿名,游客

    痴迷于思维佛法,却不用佛经观照内心者,容易落于妄念狂禅。口头禅夸夸其谈,死后却落于边地,心随妄生不得解脱。

    沉迷于觉受体验,而不深观境界唯心现量,容易被业障蒙蔽。心随贪欲执迷神通,为宿世业力所转,死后因果转入魔窟。

    佛法修行,必定是身心统一的践行!佛性众生本有,本来面目即佛陀,自证圣智名觉者。

    故而,修行是人生的方向与态度。

    绝对不是文化知识,或者陶冶性情的娱乐。

    不是寄托内心空虚,施加情感欲望的对象。

    更不是满足内心恐惧,维护自我利益的迷信!

    佛法修行,是人生最根本的目的,灵魂最究竟的目标,心灵最严格的检验,生命唯一正确的方向。

    在你,没有做好面对生死之前,不要轻言修行。

    痴迷于思维佛法,却不用佛经观照内心者,容易落于妄念狂禅。口头禅夸夸其谈,死后却落于边地,心随妄生不得解脱。

    沉迷于觉受体验,而不深观境界唯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为什么很多学佛者很精进,很虔诚,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1
    匿名,游客

    为什么很多学佛者很精进,很虔诚,但生活依然普通呢?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师父,什么叫真正的福报?

    1
    匿名,游客

    师父,以前小的时候不懂什么叫福报,帮助人也好,做好事也好都是发自内心,但现在了解了福报之后,有时会担心自己帮助别人是不是为了福报,担心自己的好心不纯,该怎么化解呢?

    阅读全文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出离心如何落实?

    1

    1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何为四依法?

    1

    3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童海    2017/11/7 11:44:20

    《四依法》出自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说法者不论身份,地位,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台说法,听众只需要依他所讲的法理,看法理讲的是不是正确,这叫依法而不依讲法之人。能依《四依法》者,为依教奉行。

    佛说,末法时期,我和弟子将脱掉袈纱走出寺庙一世修成。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时“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有文记载!某时释迦牟尼在天宫说法,当时有大魔王名“潶泷”又叫“波旬”也于众中听讲,之后他起立对释迦说:“我要坏你佛法”。本师答:“我法是正法,你坏不能”。潶泷继说:“等到末法时期,你法运衰时,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穿上袈纱,走进寺庙,坏你佛法”。本师泪下......本师泪下......本师泪下......良久后,释迦坚定地说:“那时我将率领我的弟子,脱掉袈纱走出寺庙,而且一世修成!!!”

    童海    2017/11/7 11:46:01
    何为四依法?

    你在沙漠中迷路了,长途跋涉后,来到一处荒芜的村落,村口坐着一位相貌和蔼,德高望重的长老,此长老相貌威仪,仪表堂堂,具有帝王般的风范;此长老自幼精通各种学说,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医学,星相,建筑人类的知识无所不知;此长老品质高尚,乐善好施,急人所急,一生与人为善,穷尽自己的家财,帮助了无数贫苦之人;此长老就是世间道德的化身,深受全国人热爱,大善人的声明远播四方。

    可是,此长老唯一不知道的是,在此地有一处暗藏于地下的清泉,可以拯救即将渴死之人的性命。

    此刻远处走来一个流浪汉,蓬头垢面,浑身污垢,头上长疮,脚底流脓,此流浪汉出身贫贱,纯粹的文盲不识一字;此盲流面目可憎,相貌猥琐,身材矮小,皮肤粗糙如干树皮;此盲流品行恶劣,道德素质低下,一生打架斗殴,言行猥亵,深受人们鄙视,处处受人驱逐,无赖地痞流氓的名声,遍及全国,无人不憎恨此人。

    可是,这个无赖流氓,却是全国唯一知道沙漠中,地下暗泉位置的人,他亲自喝过这个地下暗泉,所以唯有他可以拯救,那些在沙漠中迷路即将渴死的人。

    受人尊重的长老,身心沐浴在无形的慈悲光环中,长老面容和蔼可亲,慈善的笑容令人流泪,他握着你的手,亲切的告诉你,“孩子,死了这条找水喝的心吧,这里没有水源可以供你饮用,你来到这里,就等于来到了墓地,这里将是你生命最终的归宿!你看啊,这周边密密麻麻的坟墓,都是曾经迷路后,试图找到水源人的坟墓,你也会与他们一样,最终渴死在这里,你就安安心心的等死吧,我是大善人,会赠送你免费的棺材,为你换上一身新衣服,将你深深的埋葬,你放心,我不会要你一分钱,全部都是无偿的赠予,这是善良与道德高尚之人,为你所做的贡献。

    流浪汉来到你的身边,浑身的恶臭熏的你翻白眼,流浪汉斜眼看着你,不屑一顾的说,你这个将死之人,还需要身上背负的这些财富干什么,快快给我吧,你快要渴死了,你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这样吧,你给我当一年奴隶,任我驱使摆布,任我侮辱践踏,我就告诉你,这附近有一处地下暗泉,可以滋养你焦渴的身心,拯救你即将死亡的生命,条件是,将你的身语意供养给我,无条件的服从于我,你能办得到吗?

    作为一个求生欲望深重的人,你宁可选择做乞丐一年的努力,以此获得生命的新生,也不愿意在长老和蔼的关怀中,在品质楷模的慈善中,作为道德祭坛上的死亡贡品。

    乞丐告诉你地下暗泉的位置,你由此获得了新生,地下暗泉存在的位置,不因为是乞丐的身份告诉你,而改变了方位;同样,地下清泉的存在,不会因为长老身份名誉的否定,而消失在茫茫沙漠中。

    这就是依法不依人。
    法,就是地下暗泉的位置,通往生命实相的道路称为经,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就是法,人,就是长老与乞丐的名相,以及世俗社会赋予长老与乞丐的,种种身份,名誉,与价值,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为了求得究竟解脱的法义,舍身供养婆罗门,不惜在自己肉身上钻一千个洞,里面灌满油脂点灯,以此供养问他讲法的人,你无法认为,要释迦牟尼佛在身上钻孔的婆罗门,是品质高尚的人。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求法时,为了听闻究竟法义,以帝王的身份,将自己的皇后,王子,全国的财富供养给外道仙人,任由仙人鞭打驱使,毫无怨言,你无法说,鞭打皇帝的仙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求法时,为了听闻四句偈,“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心甘情愿将自己摔死后,用血肉供养说法的罗刹鬼,你怎么能说,一个吃人的罗刹鬼,是个品行端正,灵魂高尚的道德君子?

    既然说法之人的道德品行如此恶劣,行为举止如此残暴,为何释迦牟尼佛,依旧要去舍身供养?如来有自虐倾向吗?如来不分善恶对错吗?如来没有道德礼法的制约吗?如来是不分好恶,不辩善恶,不分对错的精神病吗?

    否也!只因生死大事,并非善恶道德可以超脱!
    否也!只因轮回苦海,绝非品质情怀可以熄灭!
    否也!只因如来无我,为探求究竟真理而忘驱!
    否也!只因如来慈悲,为普度众生而布施生命!

    何为依义不依语?

    长老曾经听乞丐说过,离此处不远,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地下暗泉,但是长老自己并未亲子探查,自己未曾亲身经历过,当有人问及暗泉的位置,长老依据乞丐曾经的只言片语,从而去描述通往泉水的道路,因为长老确实没有亲自经历过,无法确切知道泉水的位置,所以,对于泉水以及通往泉水道路的描述,多为不明就里的揣测,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鹦鹉学舌不明实义,是依义不依语。


    何为依智不依识?
    你快要渴死了,奄奄一息爬到长老脚边,乞求长老给你一口水喝,慈悲的长老听闻你谈到水,眼放异彩,容光焕发,滔滔不绝,兴致盎然的向你解释何为水:“孩子啊,你向我要泉水,可算是找对人了,我告诉你啊,我可是有三十二个博士学位,二十一个名誉教授头衔的人,对于水,我可是再了解不过了,你仔细听啊。

    水(化学式:H2O)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除了以气体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其液体和固体形式占据了地面70-75%的组成部分。标准状况下,水在液体和气体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室温下,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作为通用溶剂之一,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自然界极少有水的纯净物。

    一个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元素;氢和氧。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它的质量是2.99×10^-26kg。它的体积是π/6(4×10-10)m3=3 ×10^-29m3。

    孩子,水的形态是流动的,颜色是透明的,性质是液态的,水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比如说从植物之中榨取,从湿润土壤中蒸馏,在冷空气的作用下,从空间中冷凝水。。。。。。

    长老引经据典,博引旁证,以事实为依据,以书本为准绳,发挥极度的想象力,大胆推测,严密求证,最终将水的性质,形态,来源,质量,分子结构,以及各种用途,完整而精细的呈现在你面前。

    在长老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严密而科学,声情并茂的演说中,你终于渴死了。

    长老慈悲的看着你,惋惜的垂下怜悯的泪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你认真耐心的,听完我对于水的解释,你不就喝到水了吗?”

    对于水的理解,解释,描述,形容,永远不能替代你亲自喝水的体验。
    这就是依智不依识。

    何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乞丐喝过泉水,并且告诉你,走哪一条道路,走多远,依据什么样的路标,往哪个方向行进,你就一定可以见到泉水,依据乞丐自己亲身证悟的道路,你去切身履行他走过的历程,最终见到地下暗泉,喝到了泉水,拯救了生命,自证圣智为了义。

    长老没有去过暗泉,从未喝过泉水,仅仅是听闻其他人传闻,远方似乎有一个地下泉的存在,长老毕竟是道德君子大善人,也真切希望能够帮助那些,即将渴死的人找到救命的清泉,所以,长老也逢人就说,在某一个方向,距离多远,有一处泉水,你们可以去寻找,至于有没有泉水,能不能找得到,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很多人听闻长老的建议,去远方求水,最终迷失在歧路中,成为孤魂野鬼。

    故而达摩祖师云:未见性者,宣说三藏十二部经,皆为魔说。

    未曾亲证,只是了解一个大概相似,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模仿,是为不了义。

    地下泉水,就是你自己的身心深处,从未离舍的自性甘露;现实生活中的你,就是迷失在心灵荒漠中的,那个失去灵魂养分,快要渴死的人;道德长老,就是世间所有心灵鸡汤,试图以道德礼法,福报功德取代究竟佛义,从而毁灭了解脱轮回苦海的相似佛法;而那个乞丐,就是敢于直面内心罪恶,亲力亲为,为你开启生死之门,永断轮回的灵魂导师。

  • 如何是真正的修行?

    1
    匿名,游客

    怎么调心?要只看一种书吗?“念佛成佛”是何“佛理”?唯识宗怎么学?

    阅读全文

    4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 法师,世上真有佛吗?

    2
    匿名,游客

    如果有佛为什么今年有那么多人受天灾而死亡?此时此刻佛在做什么呢?佛门不是有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佛法无边,佛为什么不救于人

    阅读全文

    3条评论

    切换为时间排序

    方糖姑娘    2017/9/9 13:29:20

    佛不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业力决定的。佛是一个觉悟者、思想家、教育家,他救的是人的心和慧命,不是一时的身苦、一生的性命。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佛法,就能懂得如何去改善生命,让它一生比一生好,痛苦越来越少乃至完全断除。

    溯源    2017/11/7 12:18:06
    佛经上记载一段典故,佛陀曾经历“马麦之报”。 ? 释迦牟尼佛答应接受他人的供养,去了那个人家,结果人家忘记了供养如来的承诺,把佛与他的徒弟晾在马棚里面,也没有人给他供食物来。没有办法,饿了怎么办呢?佛也得吃饭啊。后来阿难就乞讨到马吃的粮食,用马麦做成饭,供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吃得很香,但是阿难吃得就很艰难——味道很糟糕啊,给牲口吃的粮食,肯定不如给人类食用的精细食物好吃。阿难看到佛陀吃得很香,很奇怪地询问佛陀,为何如此难吃的食物,佛陀品尝却面无异色?释迦牟尼佛就让阿难去品尝他钵里面的饭,阿难尝了佛陀钵中马麦,哎哟,这个味道怎么这么好呀?释迦牟尼佛说,你们看到的这个是马麦,但是我吃到的呢,却是天人界的供养。 ?? 当我们的心性,解脱了三界六道客尘烦恼,于妄想因果相续中,因果色相虽然体现,但是在内境心性中,却不受客尘烦恼所束缚,色尘因果之相却在心体呈现福报圣果。色身依旧随顺三界六道生灭因缘,觉明清净,却处于圣界福德果报。 ?? 为什么如来不转定业?宇宙即是众生客尘烦恼因缘相续,所现业果轮回,而因果色尘却源自于众生无明妄想。若佛陀改变了因果相续的定业表现,无论改变的是福报还是恶报,当改变了因果的表现,众生妄想幻心并未解脱,那么改变因果的这个心念,本身就是以妄心触及妄果,改变因果的心,就成为造就新因果的基础。妄心相续业果,相续轮转何来解脱?外道渴望通过能量,法力法术,以神通改变因果的心,却是无明妄想的延续体现,必将因妄心相续业果,被因缘聚合带入烦恼轮回。佛教是清净离舍的道路,唯有从心灵深处,除灭所有客尘烦恼,还原众生圆成自性,自性无生,方能在妄想聚合,生灭境界中,无染清净,圆满不动。 ? 佛因大事因缘显现,以色身宣讲如来知见,给众生一条解脱轮回的道路。我们遵从正知见,改变内心的觉知,改变思维的观念,改变习气业力,圆成自性在习气清净中,一天一天地净化,一天一天地复苏,一天一天地彰显,虽然身在尘劳,但是心性无染已处圣界。
加载更多
个人成绩

0次赞同

0次感谢

  • 回答

    0
  • 文章

    0
  • 关注的问题0
  • 关注的专栏0
  • 回复的评论0
ad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7幢410室    电话:0571-8733 8675/8733 8595    邮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灵修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浙ICP备16024960号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6411号

技术支持:新瑞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