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了义佛法

您所在位置:首页>> 修行入门>> 详细内容

生死河14课——造神

2017年07月09日 17:04:40  |  来源:大乘佛法论坛
2904
摘要:一切众生皆是因缘和合所现业果,我们所谓的自我以及诸神,皆是无明心尘所现的因果对境。

 

谁能够告诉我,神灵与如来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如来当作了无所不能的神灵。可是,事实上,一切神灵,在佛法究竟意义上来说,都是迷茫的众生。一切众生皆是因缘和合所现业果,我们所谓的自我以及诸神,皆是无明心尘所现的因果对境。

身、语、意三业,循环轮转,妄想与习气,在心性的广境中缘起缘灭,业境流转迁徙,心性攀缘妄想,为色尘因果假立名相,将幻灭不实、本无自性的业尘冠以名相,从而展现出宇宙时空,众生世界。迷失自性的心识幻想,攀缘业境幻尘,分别心体验取舍,割裂自性明光,扭曲纯明觉照,于众生因果业身中呈现见闻觉知,这就是众生所谓自我的源头,世界就是五蕴想阴所现分别心之对境。分别心被妄想左右被习气牵引,同业相吸,与其他众生的妄想习气聚合形成共业,共业就是世界。所以,世界、生命、身心、自我,根本的实相,就是迷失自性的梦境黑暗。世界、身心、我执、诸相,本质皆是缘起性空,本无实性,实无自性,犹如虚空中飘浮的灰尘,生灭聚合,因果相续。

世界非世界,假名世界;众生非众生,假名众生。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心,迷失了原始的明空觉照,迷茫的恐惧攀缘尘境所现六根,尘心继而攀缘六根尘色,形成业境,分别心割裂自性明觉,呈现出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受境界,业境于心生起来虚妄幻境,尘心取舍六根尘色,固化外界流动生灭的业果,形成世界诸相种种假名,众生所谓的自己,即是迷茫心灵攀缘假名所现的幻影尘劳。心不自心,因相成心,相不自相,因心成相,心相轮转,即是生死轮回。

我们所感受、接触,体验、思维、意识到的这个自我,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真实存在。这个自我,从究竟意义上说,是本觉自性的梦境;犹如乌云遮蔽晴空后,乌云折射太阳光,在雾水中形成的彩虹。彩虹并非没有,而是空有,七彩霓虹仅仅是因缘聚合所现的假名空相而已。

正因为有了彩虹的名相,虚空就有了存在的名相,云彩、雾水、运动、光线,一切的一切,形成三界六道的诸种境界,聚合宇宙世界的各种因素,都被分别心冠以了名相;而世界、众生、生命根本的实相,就被这些空有假名的色相,掩盖在心灵分别之中。

因为我们固守所谓的自我存在,心灵存在感的对境,即是自我与世界。自我是心灵迷茫的展现,世界是迷茫心灵的延续。世界生灭相续,自我妄念聚合,身心如梦,世界如幻。如果不能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宇宙、生命、身心,一切名相本无自性,皆是空有虚幻,我们的心灵被名相世界牵引,被习气体验带动,原始的自性被分别心我执蒙蔽,心相相续,那就是无量阿僧祇劫的生死轮回。

我们认识了假名空有的色相,就一定有一个认取色相的我,这个我就是因为色相而生,而一切色相、名相,皆是因缘和合,生灭不停。因认取生灭名相,而生起的自我,就是名相生灭的对境,随着名相的聚合流转,而生灭不停。

众生是心灵迷失的妄想,是梦境延续的因果。有了自我,才会有世界,世界是心灵分别之投射,世界又蒙蔽心灵,展现出心灵妄想深入的折射。众生因为迷失自性,所现心灵幻影,犹如光照在水面上,因为水波流动,所现光影斑斓。光即是觉性,水面即是识阴,水波就是想阴,斑斓的光明波动,就是众生自我意识的分别。

无生本空的明觉,取受空性明光的体现,光明有了存在的体性,有体性的光明,已经非空性觉照所现法性光,而是由幻觉蒙蔽空性,折射明觉所现光明相,因为取舍法性光明,形成光明相,则必定有一个辨认光明相的认识存在,这个确认光明存在的认识,就是识阴。识阴存在感蒙蔽了空性原始的明觉,折射明觉形成光明相,光明有了存在的体性,体性则必然运动,运动的明光,即是行阴流,识阴映照流动的光明,光明运动显现出明暗差异,辨认纯明无杂之光,对于光明的取舍则展现出黑暗。

对于纯明之光的体验,识阴的辨认取舍生起了想阴,想阴对于光明的经验思虑,即是众生心底的希望。相对于希望的体验,经验的美好,则对黑暗产生了排拒,因为排拒从而恐惧,希望与恐惧的体验延续,体现出生死轮回诸种名相;人类心灵情绪最基本、最原始的体验,以及思虑之基础,就是恐惧以及希望。

希望,以爱、奉献、无私、包容予以呈现;恐惧,以索取、怀疑、仇恨、排斥予以呈现。

希望是心灵对于原始自性,明空朗净的记忆,是迷失自性的明光,对于无染觉性的追忆。此种追忆,因为追忆的本身,而体现出黑暗。对于光明失去的恐惧,心灵体现出黑暗的涌动,心性对于光明的索取,固化了黑暗,成为思忆之分别,黑暗开始认识光明,分别心开始取舍自性明光,三界六道众生开始展现生死交替之幻境。当黑暗认识的光明,已经被黑暗割裂,明光在黑暗的索取中,朦胧闪耀,这就是众生所谓的神识,也就是外道所说的元神、神我。

当明觉性光,穿上了想阴分别的衣服,以黑暗迷障折射的光明,去认识无边黑暗海洋,浓雾掩盖明觉,黑暗割裂明光,明光以黑暗的阻碍,作为自我的存在,明光融于黑暗,明光认取浓雾,明觉从浓雾生灭流转中,折射光点映照浓雾,光点取舍浓雾生灭诸相,光点聚合浓雾形成业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心意识、自我以及我所,生命以及世界。

迷失明觉的心,攀缘根尘形成幻境,心性取舍幻境呈现自我,自我折射心性,所现世界万物,世界名色即是心尘的延续,心尘依五蕴相续而成,是无明妄想聚合,五蕴流转,妄想层层聚合,业尘相续所现世界。当行者将心内照,离心识分别色相,以明心见精去辨认心体的过程中,心性内境中,就会体现出层层叠叠,无数无量的时空世界;这些微尘般国土世界,遍及心性明空广袤的无限空间中,无量无际;微尘世界中,壮丽恢宏的天宫连绵天际,无数无尽的虚空微尘世界中,充满诸神、天主、神仙、瑞兽以及天人众生,这所有一切真实展现的世界众生,皆是心性中习气妄想,五蕴循环聚合成心的业境,本质皆是尘劳虚妄。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楞严经》

明光融于黑暗,对于黑暗的认取执着,呈现出我执,我执的觉知,即是自性明觉之光,在浓雾的展现,明觉性光会因我执而蒙蔽,从而体现见闻觉知,呈现色声香味触法诸种幻境,可是我执分别,思虑体验的幻境,却不能改变自性明觉的性质,行者返观内照,分解我执净化习气体验,则于心地晴明间,觉照心性,于内境色尘相续的幻影中,呈现出自性原始光明,性光在浓雾黑暗中,于五蕴尘境层层折射,五蕴尘垢折射性光,而成不同境界的光影,凡夫心对于光影的分辨,生起了我们所崇拜、所敬仰、所渴望、所赞美的神。

神灵,是纯光,神灵是万能的、永恒的,是完美的,是光明的,是远离黑暗的,是具备一切能力,伟大慈悲的。可是,谁曾想过,如果没有你,这个所谓的自我,就不会有你与神的差异相对。换句话说,没有你的存在,就不会有你,这个身心意识基点上相对比而显现的神灵。如果,宇宙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凡夫,都是明觉所现的光明诸神,那么,神就是凡夫,因为失去了凡夫的对境,神灵的存在也仅仅是迷茫心对于自性明觉的折射。

可是,事实上,宇宙以及凡夫,本质皆是空相,非实有,非无有,而是因缘聚合,妄想相续的幻有,犹如彩虹般,仅仅是短暂的体现,实无恒常的自性。成、住、坏、空是宇宙的根本实相,而所谓的神灵,是针对凡夫的名相,所说有一个永恒的光明,全能的完美,若如实去思维凡夫以及世界的本质,皆是虚妄的假名,那么,神灵的永恒,也就失去了短暂生灭的对境,失去生灭短暂对境的神,也就没有永恒光明的性质可言,由此可见,神灵,只不过是依凡夫名相,依他起的假名而已。

神灵与凡夫,从究竟意义上来说,皆是假名所立的名相而已,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本觉妄动,才体现出明觉空性,或者说,依明觉空性的无生广境,假说有一个本觉存在。实质上,本觉无有实性,无有自觉,寂灭无住,因妄而立,妄为明觉,明觉即是本觉之梦境;因为梦境,我们才假说有一个做梦之人,因为梦境的明空觉性,假说有一个寂灭如来海,其实,本觉非寂灭,非空性,依诸法因缘所现永恒,依明空觉性所现周遍随顺,依众生迷茫所现智慧,依诸相生灭所现圆满,依色相尘垢所现清净圆觉。

众生自性皆是如来,只因迷失自性,迷茫取舍幻影,所现因缘幻境,幻相即心境,心取诸相即名众生,诸相寂灭于心,即同如来;众生所崇拜的、伟大的、不可思议的、永恒光明的神灵相,也是心尘幻现自性明光,依众生心识业境所现,而心取诸相者,即生我、人、众生、寿者相,心相轮转,轮回不休,神灵,亦无法脱离因果。

三界内,确实存在根本的造物主,而造物主,却因为心识所造之物,被生灭的众生诸相所牵引,沉沦在三界生灭因果之中。

 

 

《楞严经》中所描述,修行者想阴寂灭,则轮回空尽,行阴寂灭,则生灭诸相空尽。处于识阴境界的行者,因为害怕生灭光明众生灭尽后,自我的存在也会消散,因为贪恋自我存在感之体验,就动用神通力,广造天宫,庄严国土;广设美女、珍宝,恣纵其心;广造众生世界,依繁华的对境,来稳固,延续存在感的体验。此类众生,就是三界内最原始、最本质、最高层、最基础的造物主。

在识阴境界中,识阴是世界生命的源头,称为命浊。依虚空广境所造光明世界,只在瞬间即成,行阴光明流动,明光生灭相续是众生的源头,所以行阴又被称为众生浊。

行阴的流动生灭形成的光影,蒙蔽虚空识阴,识阴虚空折射行阴光明海,形成虚影,虚影聚合相续,掩盖了识阴,遮蔽了行阴,对于行阴光明海,对于识阴虚空明朗形成了经验的体会,这就是想阴。想阴已经彻底偏离,虚拟了宇宙的实相,对于光明、世界、众生、虚空,形成了虚假、虚妄、虚幻的分别认识,犹如太阳照耀下,大地升起如水波纹一般的阳焰,虚幻不实,所以,想阴又被称为烦恼浊。

想阴蒙蔽识阴,扭曲行阴,同时折射识阴虚空,形成空间;折射行阴光明,形成最原始的能量粒子;想阴对于明光的分别,体现明光存在的当下,有了当下的存在,呈现出当下的对境,即是空间。当下的空间,就体现出过去的当下、现在的当下、未来的当下。过去、未来、当下的迁移运动,则呈现出时间的波动,时间的波动,扰动空间形成波动。静止的空间与时间本为一个整体,因为分别心扭曲行阴光明,形成了当下的经验,当下、过去、未来时间的运动,震荡空间,体现出空间的波动、扭曲、延续;犹如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中,湖水内部所有水滴聚合而成的暗流,都会随着这一粒石子的震荡,从而引动暗流,水流涌动,呈现出水波纹的扩散,而空间中时间波动引发的水波纹,就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时空。

而无尽无量的时空交错、运动、融合,皆是因为想阴而起。无尽无量的时空世界,皆是想阴蒙蔽识阴,扭曲行阴所现虚妄。想阴可以扭曲蒙蔽自性明觉,却无法阻碍明觉空性的渗透,自性明觉空照,在想阴时空世界中,展现出对于时间、空间的觉知,觉知凝聚想阴习气,在时空中体现出无数刹那生灭之念头,念头聚合想阴幻影,于时空世界形成了最原始的众生,众生身心即是想阴妄业相续,所呈现出因果幻业,众生心灵深处,对于时间空间,世界诸法的觉知,却是自性明觉,在想阴时空中所现见精。

见精本质是自性明觉,依想阴梦境,折射自性光明所现,见精沾染妄想习气,觉知聚合业果形成幻境,幻境觉知即现众生心体,众生因见精所立自我与世界,因此,受阴又被称为见浊。

共业相续聚合所现世界,觉知习气攀缘肉体六根,聚合六根色尘,成为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聚合六根,形成六入——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六入与受阴见精,与想阴心识,与行阴心境,与识阴心本,相续轮转,业境结合,五蕴轮回,所现身心世界,身心世界诸相,即是色阴,色阴是妄尘因果相续而成的业境,心相轮转,轮回不休,众生诸相生灭缘起,永无终止,色阴所现即是我们所见闻觉知所认识的世界,犹如大海中,波浪泛起的泡沫,生生灭灭,无终止无起始,所以色阴又被称为劫浊。

色阴犹如常年烧水的锅底,被烟火熏烤形成厚厚的污垢,色阴即是受阴、想阴、行阴、识阴的聚合结果,亦是聚合因果幻境,形成识阴种子田的源头,五蕴犹如圆圈的循环,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即是起点,五蕴又如芦苇编造的凉席,五阴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相互融合,轮回相续,最终形成三界六道、天宫地狱、宇宙世界。

五蕴折射明空觉性,在三界六道时空世界中,呈现出无际无量,无边无尽的众生觉知,众生心本质皆是明觉空性,众生若心灵觉知清澈,明晰自心本性,证悟身心觉知本空,空性无生不动,则明心见性,觉醒心之空性觉性,与诸佛觉醒心,实无差异,实无分离,实无区别,犹如瓶子中包藏的虚空,与宇宙虚空实无差异,当瓶子的外壳被打碎,瓶内的虚空即与宇宙空间是一体,未曾出入,未曾生灭,未曾来去,未曾增减,未曾垢净,性空无生,无生无住,清净遍满,如如不动,此名第一义,亦名如来。

 “善哉善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释迦牟尼佛

一切皆是心灵迷失本觉后,妄想的对境。而如来,是众生本觉原始的自性,于圣贤不增,于凡夫不减,于天堂不净,于地狱不垢,众生生灭诸相中,未曾生,魔鬼罗刹色相中,也未曾灭。

众生因为固守自我的存在,而展现出自我的对境,即是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众生因为不认识自性,而被心尘所幻化的诸相迷惑,因为恐惧死亡,而去渴望永生。却不知道死亡的根源,是生,若解脱不了生的原因,死亡必定无法解脱。

因为害怕黑暗,而崇拜光明,却不知道黑暗即是因取认光明而起,如果不能堪破光明的本质是空性无生,则黑暗永远伴随光明。

因为害怕痛苦从而眷恋幸福,却不知道痛苦的体验,来源于幸福的觉受,因为执着眷恋幸福的经验,从而呈现出痛苦的感受,若不能觉察幸福的经验,本质是空幻虚妄,则痛苦的觉知就永恒相伴。

因为厌恶凡夫身心的污秽暂短,从而赞叹,渴望神灵的清净永恒;因为厌恶凡夫身心的愚昧,从而羡慕赞叹神灵的自由自在,以及无所不知的大智慧;因为恐惧,厌恶人世间的杀戮、贫寒、夭折、病痛,从而敬仰神灵、梵天、造物主的永恒、光明、富贵,权利,以及安乐繁荣,却不知道造物主、神灵、光明与荣华,这所有一切的神圣境界,与凡夫心所现的苦恼境界,本质原本没有差异。若不能参透自心的本质即是空性明觉,则觉悟自性永世被心尘色相蒙蔽,被业境牵引煎熬,轮回在心灵习气的幻影之中,被心灵分别所现对境,塑造成三界六道不同的妄想业果。

如果,我们虽然是凡夫身,却以清净离舍心,信受佛法,信受正知见,堪破身心我执本质空幻,通过深入的思维修,证悟生命原始的自性,于一切诸相中,清净无染,则凡夫心,即现佛性。

佛性是无生寂灭,性空无住的。佛性包藏万有,容纳宇宙,佛性渗透微尘,周遍诸相,佛性随顺生灭缘起,却无生不动,佛性随顺众生妄想,伴随众生见闻觉知,却不取一相,如如不动。

佛性即是众生性,佛相即是众生相,佛界即是众生界,因为众生无明妄心所造诸业,迷失本心展现生灭幻相,才依众生妄想,所现如来光明德相,众生相本空,如来相本空,空性无生,无染无得,即是如来圆觉自性。

只因迷失自性,妄立明觉,即显明空自性,空性已经是自性本觉的梦境,更何况虚空世界,皆由空性中升起。因迷失而有认知,因认知而现觉性,因觉性所现明空,明空觉性之细腻流动,折射自性,形成光明的刹那变异,刹那变异的流动明光,展现光明细微的差异,即是法界众生。

法界众生,自性皆是空性,是空性所现明光流动的对比,觉性对于空性的觉悟境界不同,所现光明身,灿烂程度不同,无论光明身,光明程度的明觉,有多大的差异,光明形态所现的差别如何不同,其本质的性质,皆是一性、一体,皆是性空寂灭。

换个角度,法界,是依众生对自性本觉的认识程度,因觉性绽放空明法性的境界,从而展现出来了诸圣贤的形态,圣贤的光明身、智慧心、清净自性,本为一体,只因觉性所现智慧心,对于寂灭清净自性的认识不同,所现光明身的明光程度,以及范围大小的不同。但是本质皆是无生的不动空性,所以,光明智慧心,所塑造呈现的圣贤光明身,恒常不动。

犹如云彩遮蔽太阳,形成一团团七彩明光,可是云彩并没有自性,仅仅是太阳的光明,对于太阳的认识,所现的云彩,云彩即是阳光的一种展现,因为云彩本来也是空性的,空性的云彩,与空性的阳光,本来无有分别,无生即无灭。所以,法界圣贤的身光、智慧心,与无生自性同一性、同一体,永恒不动,常驻不灭。

而三界诸神,是法界光明圣贤的倒影。

三界诸神,皆认为自我存在有自性,最原始根本的造物主,原本是法界圣贤的觉性固化,所现的幻影虚妄,虚妄幻影,折射法界圣光,形成了生灭相续的生命现象,固化的觉性,虚妄幻影,取舍生灭相续的光明,认取了生命现象,确定这些显现是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是独立存在有自性的生命,这个确定感,就是识阴。

因为确定光明生灭的诸相是存在,从而有了确定存在的固有认知,这个认知,就是虚空相,因为有了光明相,从而展现虚空相,或者说,因为有了虚空相,光明生灭诸相,从此有了存在的实性。觉性固化,所现光明世界,对于光明的认取,固化了世界的同时,展现出认取世界的存在感,存在感就是识阴,展现虚空相,这是三界的缘起。

当三界内的众生,通过明辨自心,清净五蕴,逐渐脱离五蕴我执的束缚,于身心思虑,体验觉知中,逐步见证自性明觉,就会一步步脱离色、受、想、行、识的五浊阴境,到了识阴的境界,前四阴境界的交融、交织,尽皆空灭,心性所现境界,即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行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

从三界往上修行升华的众生,因为累世累劫的习气熏洗,妄想存在的尘劳业境深厚,很难舍弃自我的存在感。所以,不愿失去自我存在感的行者,就会利用禅定中,自性明觉投射在五蕴的觉照力,展现诸种神通,呈现自性明觉的无限生命力。外道认为是自己修行成就的神通法力,可以开创世界,瞬间造就宇宙,刹那间遍现天宫,他们认为世界、宇宙、众生、微尘、苍穹、诸神,皆是由自己的身体内流出,自己就是开创世界宇宙根本的主人,因为有所开创的世界存在体现,而他们的存在,就有了体现,他们的存在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这就是三界内最原始、最基本、最高层、最微观,甚至于超越微观能量概念,超越意识分别的生命,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不愿意失去自己,不愿意自己进入寂灭,所以要不断地造就世界,造就众生,从而通过世界众生生灭相续的对境,固守他们的存在体验。可是,这些最原始最根本的造物主,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所谓的自我存在,根本上是法界圣贤的妄想,三界造物主,诸神的本质,是法界光明觉性固化的虚影妄想。

如果行者在行阴灭尽的当下,湛然晴明的识阴现前,无有索取,无有恐惧,无有取舍,无有辨别,则行阴寂灭,识阴失去对境,则虚空融解,身心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世界众生,诸相粉碎消融,入无生法忍,无生则无灭,无生无灭即是解脱,无生即是性空,无生则无染,无染即是光明,无生即是无碍,无碍即是明觉,无生即无挂,无挂即通透,十方圆明,即获殊胜圆明之大圆满。

 在无生圆明的法界境界,看三界内,自认为无所不能,无比伟大的造物主,犹如无尽虚空照大海波浪中,泛起的一粒气泡。三界是法界的倒影,法界升起于空性,而空性明觉在寂灭海中,犹如太空中,一缕轻云,犹如沧海中,一粒泡沫。泡沫寂灭,则沧海寂灭,轻云消散,则太空消散,无有能觉者,无有所觉境,觉与所觉,尽皆寂灭,寂灭无所得,即是大般涅槃,诸佛如来之法身,为第一义。

如来,应众生色相所现之假名,是众生诸相究竟之本性;如来,离一切名相,唯以究竟了义而解脱;如来,是正遍知,了知一切世界缘起,洞照所有众生因果业缘。却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因为神灵,从根本上说,是无明众生的妄心对境,众生明心见性,则世界众生,诸相寂灭,神灵一同消散。

如来因觉悟究竟圆满的真相,而不堕落生灭妄想,如来不动因果定业,却依众生妄想业果,随顺众生因缘业境,宣说究竟佛法,以智慧解开众生无明,以究竟意义,破除外道边见,令众生心意信受佛知见,自度度人,由自心了脱无始劫无明妄想,心改变了,因果相续,所现的身心业境体验,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性质。

而心造就的因果诸相,被佛知见改变性质后,诸相境界,习气觉知,皆会发生改变,佛知见的所指,是离舍,是净化,是清净,是离幻,随着心灵的清净,自性的明光觉照,就会从心地的清净中折射出来。虽然,身心我执的相续还在,世界诸相的因果还在,可是,辨认因果色相的心,却开始脱离色相境界,展现出心灵深处的清净觉照,那就是见精的纯明。安住在见精的纯明中,不随六根色尘的境相流转,这就是修行奢摩他。

随着心性无染的见性增长,则我执身心,皆会净化。到了最终,心性尘色虽然相续,我执身心感受依旧能够见闻觉知,却不能带动心性无生之圆满见性。你的身在人间,经历酸甜苦辣,心却在法界,清净无染,圆明十方,与诸佛如来同一体。当下周遍十法界,刹那遍知无量无际微尘世界中,无边无尽的众生心意细腻觉知,甚至于一世界中,当下降了多少滴雨水,都是了了分明,甚至于一世界中,一蚂蚁的念头,都是清晰可见。

所以,修行者不要执着自我身心的感受,这一切感受都是业果业境,并没有实性,都是我们自己累世的妄想梦境,所现的虚幻因果。要在生灭相续的因果中,见证自心的谬误,改正谬误,证悟自性,入诸法无生之清净,才能够真正的逃离三界火宅,才可以远离生死轮回之无明妄想。

死亡不可怕,更何况是生病?大修行者,每一天都是以死亡为师,最大程度放弃自心之贪婪,以心灵深处的渴望,与佛法究竟意义相印,以生活中一切相,一切因缘,印证自己的心性,看自己的心,距离佛法究竟的义,相差多远。生死苦短,佛法难闻,一世解脱,是需要绝对的信心、勇气,以及绝对的对于佛法的依止,呼吸不停,精进不止。

不要惧怕生病或者死亡,要了解身心本无自性,要借助一切善恶业修心,这样才是时刻精进。四大和合的身心,早晚会消散,我们要的不是长生不老的肉身,而是远离虚妄分别的不动自性,不生不灭,如如圆满,正遍知,即是大圆满的光明。

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全身心热爱佛法,唯独不要珍爱所谓的自我。我们在今生种下的佛义,必定在未来结出正果。

希望所有佛法修行的弟子,都能精进,不枉今生获得的人身,不枉今世听闻的佛法,勇猛精进,一世解脱。

(责任编辑:耀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阅读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29号    电话:0571-8733 8675/8733 8595    邮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灵修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浙ICP备1602496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6411号

技术支持:新瑞文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