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之道

您所在位置:首页>> 修行入门>> 详细内容

如何理解“受”?

2018年08月21日 06:47:25  |  来源:网易佛学
3132
摘要:如何理解“受”?

如何理解“受”?

“爱生”是从十二因缘讲的,受是“爱”的所依,就是说受是爱能够生起的前提条件。什么是受?最根本的意思是“领纳”,受的作用是给爱做所依,因为受会产生爱,当然这里来说,受不是爱的亲因缘,而是爱的一个必要前提——增上缘。

第五十五卷里的解释,三和合就是触,触是受的所依,前提条件,这是从“受”生起的原因来说,前面是说了它是生起爱的原因。

对于受的概念,窥基法师说:

受者,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欲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亦云令心等起欢、戚、舍相。

顺、违、俱非就是乐受、苦受、舍受。为什么乐?是因为顺着你,跟你无始以来的习气相顺应你就会觉得乐;跟你相违就是苦;不顺不违就是无记。

“起欲”就是爱生,“欲”就是爱,“起欲”就是生起了爱,说的全面一点应该是“爱非爱俱非”。窥基大师说“合、离、非二欲”,“合”就是想得到它、合在一起;“离”就是不喜欢它、和它相违要远离它;“非二欲”就既不是合也不是离,而是无记,就是前面说的“俱非”。爱、非爱加上俱非是广义上的“爱”,想得到、想远离和都不是这三者都是欲。三种状态都归在爱中,不想得到和不想不得到也是一种欲,也是一种态度和状态,如同投票一样,支持、反对、弃权都是一种态度。虽然俱非这种状态的作用比另两种要小,但是毕竟要作为一种状态存在的,就像弃权票有多少也要统计进来的。

“亦云令心等起欢、戚、舍相。”心就是八识了,主要是第六意识,欢是欢乐,戚是苦恼,舍就是不悲不喜——这是从情绪上讲,这种讲法比前面的要更具体一点。

普光法师对于“受”的定义则说:

领纳外尘觉苦知乐,如是取境,名之为受。

他的描述是最简单的。外尘是境,色声香味触法。普光法师经常从外境、外尘的角度来讲的,因为他是以俱舍著称的,还是习惯于把境作为是外在的法。

普光法师在玄奘门下是以精通俱舍著称,所以他的观点和窥基大师经常有所不同。窥基大师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让我们明白:你所认识的对象都是识内的相分,都是内境;而普光则一直在讲外境。这就是我们说的知识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了表述这些东西时候用的语言。

我们再来看义忠法师的疏:

云何为受?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

义忠是忠实的诠释窥基的观点的,义忠是慧沼法师的徒弟,慧沼法师让义忠去师公窥基大师处学习。所以后面有的地方两个人太一致的地方,我们就把义忠的内容略过了。


(责任编辑:匿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阅读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29号    电话:0571-8733 8675/8733 8595    邮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灵修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浙ICP备1602496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6411号

技术支持:新瑞文创

返回顶部